正所谓“新官就任三把火”,特朗普如此,他一手选拔的新任国务卿鲁比奥也是如此。据环球时报1月23日报导,鲁比奥就任第一天便招集日澳印三国外长,举行了一场“四方安全对话”会议。
“四方安全对话”在拜登任上得到全力支持,美日印澳四国借此机制撮组成一个“小团体”,试图为遏华各自贡献力量。鲁比奥就任第一天没有彻底摒弃拜登政府的“交际遗产”,反而打破传统,以这一方式亮明其对亚洲业务尤其是我国周边形势的重视,充分说明重返白宫的特朗普,其对华情绪未必都是好心,约请中方前来参与就职典礼或是“疑兵之计”。
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不管美方开释好心仍是尽力遏华,中方都有相对应的预案。但引起外界重视的不是中方的反制才能,而是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的名字变化。
在此之前,中方将“Rubio”翻译为“卢比奥”并用于官方文档里,当年宣告对鲁比奥自己的制裁时,用的便是“卢比奥”这一个名字。而在他当选为美国新任国务卿之后,中方对他的称号也变了,正式从“卢比奥”改为了“鲁比奥”。
虽然仅仅一字之差,但考虑到中方在交际范畴一向微言大义的风格,不少媒体仍是对此事给予了高度重视。如美媒《》的记者将此事与鲁比奥遭受过的制裁联系起来,在交际部例行记者会上揭露发问,问询这一译名上的变化是否与他受制裁有关。这位记者的意思不难理解,即他以为中方更改了译名,或许是为免除制裁做衬托。
脚踏实地地讲,这一主意是有些“无厘头”的,这位记者犯这样的过错是由于他不熟悉中方的常规。外国人的中文名字大多是音译,这就形成相同的英文名字或许不同的人会翻译的形形色色,如主张“门罗主义”的美国总统詹姆斯·门罗,他的姓和闻名影星玛丽莲·梦露其实是同一个。
交际场合比较严厉,天然不能频频呈现这样的不同译名,所以新华社承当起了这一使命,由它们对外国领导人、名人的名字进行翻译。之前称之为“卢比奥”,是由于其时他仍是一位美国参议员,等级不到值得中方为他独自校对翻译的程度。
交际部发言人毛宁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相似的观念。毛宁着重,与中文译名比较,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,中方制裁针对的是危害我国合理利益的言行。
从中清楚明了,谈到制裁这件事时中方的情绪是很坚决的,不会特意设置一个缝隙给鲁比奥来钻。当年他大举分布涉港、涉疆的不妥言辞,以此在美国国会大出风头搏出位,就应该想到遭中方制裁会遭到何种影响。现如今他成为中美建交以来首位无法入境我国的美国国务卿,也可谓作茧自缚。
至于中美关系是否会受此影响,现在来看还不用过多猜想。由于已然特朗普在明知鲁比奥受中方制裁的布景下,仍录用他当国务卿,那就应该承当这一录用的结果。并且美国交际不止国务院这一个体系,总统国家安全业务助理也能承当起相似的效果,中美间交际途径的交流还不至于彻底隔绝。
总而言之,从“卢比奥”到“鲁比奥”,彻底不影响中方制裁此人曩昔的过错言辞,美方主张仍是不要对此有所等待。反过来说,假如美方等待中方免除对鲁比奥的制裁,那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?